俄乌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油价持续暴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碳价的急速下跌。3月2日,欧盟碳价下跌至68.49欧元/吨,盘中一度跌至55欧元/吨,创2014年以来最大跌幅。截至3月7日,欧盟碳价已经重回去年11月的水平。
同股市一样,碳价的大起大落同样也会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如何规避碳交易市场风险?碳市场发展又催生出哪些新职业?这是本期《经经乐道》节目中,深交所专家讲师洪乐、四川环交所董事长何锦峰探讨的主题。
碳交易怎样规避市场风险?
建议设立碳市场平准基金
“我相信现在碳市场的发展,风险防控能力会比早期的证券市场要强得多。”何锦峰提到,对比证券市场诞生之初,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国家也没有监管证券市场的经验,投资者可能也没有经历过如此大起大落的市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风险防范意识欠缺。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经过多年历练的投资者们投资意识、风险意识都有所增强。
如今,监管机构累积了充足的监管经验,碳交易所自身也具有一定的防范风险的意识,并通过多种手段实现风险防控。
何锦峰介绍:“比如,在现在市场冷清的时候,我们对投资持仓量没有设限制”,可以降低交易费用甚至免收交易费用,缩短交易周期等吸引大家来;如果过热的情况下,也要有一定规范,例如提前发布公告,规定从某个时间开始限定持仓量,如果限制就只能卖不能买了,同时通过提高费用,以此给市场降温,这都是交易所可以采取的措施。
除此之外,现在碳市场配额分配是完全免费的,将来会慢慢过渡到有偿。何锦峰认为,到这个阶段国家或者地方可以考虑建立碳市场平准基金。“当市场过冷、需求不足,就用基金开始回收;市场过热的时候就抛售,以此打击投机行为。这个时候基金就充当了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据了解,所谓的平准基金,通常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通过对某个具体市场的逆向操作,降低非理性的市场剧烈波动,以达到稳定该市场的目的。
不过,何锦峰也表示,这些基于工作实践想到的措施还都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真正落地还需要国家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碳市场催生新职业
“碳排放管理员”纳入国家职业序列
洪乐提出,既然碳市场诞生是为了促使企业大力进行技术投入,以此降低碳排放量。当碳排放越来越低,大家手上的碳资产越来越高,购买需求越来越少,从基本面看碳交易是否还有价值?
对此,何锦峰解释道:“碳资产之所以能够定价,正是因为它有稀缺性,分配的指标是根据当下环境容量来的,今年给你分的减排量是100吨,可能明年国家基于新的减排目标,分下来的就是90吨或者更少。”企业也不可能年年都进行技改,所以要想产生很多的剩余配额是很难的。
此外,随着碳市场的发展也催生出一些新的职业。在何锦峰看来,现在整个碳市场不是一个产业链,而是形成了一个生态圈,交易所算是其中的中心环节,市场上有交易双方、有三方审定机构、核查机构、咨询机构、投资机构,还有相关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到这个市场中。
而正如证券市场一样,碳市场要做交易,就要有交易员、碳资产管理师、碳核查员等等,各种新职业应运而生。据悉,2021年3月,碳排放管理员作为一项新职业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未来将依托职业培训开展相关培训,加强碳市场人才建设。
“其实对于大家来讲,参与到碳市场不仅是自己可以去掏钱去买,有一些新的职业也是大家可以关注的方向,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大。”洪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