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政治
专升本政治
成人高考政治课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时事。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和意识;事物的联系、发展和规律;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过程。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部分介绍了毛泽东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托力量和核心领导。
时事
第三部分要求考生了解前一年7月1日至考试年度6月30日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例如,从2017年7月1日到2018年6月30日的2018年国际和国内重大事件审查。
内容比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约占28%。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导论
时事约7%
题型比例
选择题约53%
辨析题约13%
简答题约20%
论述题约14%
难易比例
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标题约50%
较难题约20%
(本文对文部大学生部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成人高考大纲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内容不是考试大纲的原始完整内容,仅供参考。)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现实。这里的客观现实不是转移人们的意志。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注意掌握尺寸,防止它太晚或不太晚。关键是掌握事物的程??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意义是人们可以动态地改变和探索现实世界中的一切社会和客观的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在于真理有两种不同的属性。
8。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生产活动和实践活动。
9。物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0。英雄历史观的理论起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上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和政府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谁提出了“第二次革命理论”: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中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的第一次大代表大会。
18。1931年11月,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1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尽快将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十大关系”
22。一九七四年二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三个世界的分割观。
2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消灭贫穷”。这一判断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十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二十八。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履行的。
二十九。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上。
三十.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要遵守的法律,有要遵守的法律,有要严格执行的法律,有要破坏的法律
三十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三十三。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最初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来解决台湾问题。
三十五。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富裕。
36.世界观是:整个世界的一般观点和基本观点
三十七。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它不理解个体性与普遍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十八号。对绝对运动的识别和对相对静止的否定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性。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源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理解是否真实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
41.感觉、感知和表象,这三种形式的感知知识
四十二。不属于生产力实质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四十三。唯物史观的群众范畴,是指促进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四十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45。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对必然性的理解和客观世界的改造。
46.社会进步的含义是指社会由低层向高层的发展
四十七。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新周条约”。
四十八。中华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最紧迫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四十九。“工农武装分裂主义政权”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0。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最基本的是工农联盟。
5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根本的基础,是了解中国社会的特殊情况。
五十二.我们党提出把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第七届二中全会
53.新民主主义的未来是:社会主义
5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属于人民之间的矛盾。
56.我们党关于官僚资本和国家资本的政策是:没收和平与救赎
五十七.“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优先事项是:重工业
五十八.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五十九.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六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六十二.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六十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
6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65。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人治国的基本方略,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六十七.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六十八。进入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面、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初具规模.
六十九.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内政
70。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建设什么样的党。
7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七十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七十三.物质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作为物质的普遍属性的客观存在。
74。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的基础。
七十五.数量变化指的是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以及地点的变化。
76.理解的本质是:积极反思
7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将感性知识与理性理解之间的辩证关系分开,并且犯下了阶级:理性主义错误。
七十八.生产关系范畴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物质经济关系这一过程。
七十九。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基本标志是看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0.人类社会发展背后的根本动力是:基本的社会矛盾
八十一.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在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十二.五四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自主的态度登上了政治舞台。
八十三.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84.新民主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集中制
八十五.中国革命从民族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变,这次会议就是遵义会议。
86.毛泽东在“中国社会阶段分析”一文中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
87.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八十八。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问题
89.在解放战争期间,揭开战略斗争的前奏是:济南战役
90.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任务是: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九十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
92。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
93.邓小萍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的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九十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的。
九十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确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96.我们党制定指导方针,指导方针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97。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8.我国制定三步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九十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百。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